鞋业巨头梦想的“破灭”!关税威胁之下,品牌们的不满与失望

来源:多家媒体 配图:报道截图
4月21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川普的关税威胁将迫使美国公司将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带回美国。
但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意味着企业必须找到用机器取代人工的方法。
但对鞋厂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耐克多年来一直努力将其部分制造业务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转移到北美,这表明美国品牌很难摆脱那些使用大量劳动力为美国消费者生产各种产品的灵活、低成本的合同制造商。
耐克智能工厂的“幻灭”
2015年,耐克与美国制造商Flex合作,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自动化计划。
他们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投资数百万美元,建设一座高度自动化的鞋厂,计划每年生产数千万双鞋,并大量减少人工依赖。
Flex曾为苹果在德州打造Mac Pro工厂,技术实力不俗。耐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贴近美国市场,同时摆脱对亚洲廉价劳动力的依赖。
但他们很快发现,运动鞋制造比电子产品复杂得多。机器人擅长处理坚硬、标准化的材料,却难以精准处理鞋布等柔软、易变形的材料。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常常导致制鞋精度偏差。
比如仅仅一个自动贴耐克Logo的环节,团队就花了八个月时间开发。等系统调试完成,耐克已更新产品线,开发成果迅速过时。
最终,该工厂不得不大幅增加人力,员工人数翻倍至5000人,远超原计划,制造成本反而高于越南同类工厂。2019年,耐克与Flex宣布项目结束,终止了短暂的自动化尝试。
这不是个例。Under Armour 的“荣耀计划”和阿迪达斯的“速度工厂”也一度尝试在美国本土用机器人生产鞋子,但都在2019年前后告终,相关技术被重新转回亚洲合作厂商。
这并不容易
新关税的威胁促使一些人质疑耐克和其他公司是否最终必须重新考虑实现制造自动化并将鞋类生产带回美国的努力。
耐克前项目经理迈克尔·牛顿表示,如果公司简化设计和材料以适应机器人,那么仍有增长空间。然而,这种做法与当今消费者的需求相悖,他们总是希望每双鞋都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个性。

- 迪桑特推出全新DYNAMIC FLUID 3.0流体鞋
- 阿迪达斯推出全新足球系列
- 深圳首家NIKE品牌体验店突破传统零售体验
- 金猴皮鞋 | 清明踏青,乐享实惠
- 诺贝达update你的出游穿搭
- 戈美琪「轻盈步履,始于足下」 黄色浅口鞋,点亮春夏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