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安踏、维稳的李宁,中国品牌的时代转型缩影
日前,运动服饰行业两大龙头——安踏和李宁相继发布年度财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安踏以多品牌战略和规模扩张持续领跑行业,而李宁则聚焦“单品牌、多品类”的稳健路线,在专业领域深化布局。两者的财报数据与战略选择,折射出运动品牌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差异化生存逻辑。
安踏的“疯狂”扩张:规模与效率的双重革命
安踏的2024年财报如同一场“速度与激情”。全年营收突破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若加上亚玛芬体育的贡献,其总营收规模达1085.8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家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体育集团。
主品牌安踏以335.2亿元营收稳守大众市场,FILA贡献266亿,而迪桑特、可隆等小众品牌增速高达53.7%,成为新增长引擎。通过覆盖从高性价比到轻奢的全价位段,安踏在消费分级趋势下实现“通吃”,亚玛芬旗下的始祖鸟则以奢侈品定位收割高端市场。这种“规模”的逻辑下,安踏甚至又以2.9亿美元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进一步扩大全球化版图。
2024年,安踏超1万家门店采用直面消费者模式,直营占比超50%,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114天,电商收入占比提升至33.8%。直播电商与社交内容营销精准触达Z世代,线上增速达25.1%。
李宁的“维稳”逻辑:专业赛道的攻守平衡
相较于安踏的激进,李宁选择了一条更强调“韧性”的路径。2024年,李宁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这一成绩背后,是“单品牌”战略下的核心品类深化。
在负责进攻的跑步品类,超轻、赤兔、飞电三大跑鞋年销量突破1060万双,带动鞋类收入增长6.8%,跑步品类流水同比大增25%。但负责防守的篮球品类流水下滑21%,从行业竞争的维度看,李宁在篮球领域的优势并不突出。李宁也意识到,要在加强篮球领域专业性能的同时,“深入篮球文化且有态度。”其他方面,李宁以64天的库存周转天数维持行业最优水平,直营门店净减少201家,转向特许经销与新兴市场拓展,电商收入增长10.3%。2024年李宁重夺2025—2028年奥委会合作权,试图以专业运动基因重塑品牌势能。然而,这一举措的成本效益尚待验证。
安踏说,打胜仗,是安踏不变的信仰。李宁说,稳健不等于保守,该攻的攻、该控的控。不久前,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全球运动品牌价值10强排行榜,安踏和李宁均位列榜单。
在消费需求分化的背景下,两者的路径选择虽然不同,但却共同印证了运动品牌从“量”到“质”的转型趋势。未来,如何平衡创新投入与利润空间、如何捕捉细分市场红利,将是行业持续探索的命题。

- HOKA ONE ONE®官宣游泳世界冠军汪顺出任全新品牌大使
- 安踏集团一季度业绩全线飘红
- FILA全球首款二次元薄底鞋首发
- 戈美琪入夏之际让双脚 {踩出缤纷色彩}
- 千百度CBANNER步间一抹「热颂红」
- 福建首家FILA ICONA旗舰店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