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资:上市鞋企2011年市场答卷
【-】对于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来说,每年的3月都有点不同寻常。“招工难”、“库存门”、银根紧缩、天气反常、原材料、人力及店租飙涨……2011年鞋业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么上市鞋企又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年报分析
百丽、达芙妮稳中有升
高富金融集团研究部高级分析员黄文杰表示,国家未来将平衡内需,零售股板块有望受惠国家政策支持。百丽及达芙妮作为零售股,技术形态不错,料升浪未完。
百丽
2011年运动服饰营收不及鞋类产品,同比略有下降
2011年百丽营收289.45亿元,其中来自体育用品的贡献仅为104.12亿元。运动服饰业务的收入在集团的占比由38.2%降至36%,毛利率为36.6%,同比仅增0.7个百分点,远低于鞋类产品的毛利率。
百丽年报分析称,运动服饰业务仅仅涉及分销零售环节,而鞋类业务则是全价值链模式,因此,前者在盈利能力上,包括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明显低于鞋类业务。百丽方面坦言,今后的运动服业务将面临百货渠道调整、国际运动品牌竞争激烈、本土运动品牌存货过剩等诸多挑战。
2012年8.8亿收购BigStep 加速运动服饰渠道扩展
百丽年报称,将出资8.8亿元,收购一家名为Big Step Limited公司的全部股权,欲借助后者加大在国内运动休闲市场的开拓力度。Big Step是国内一家运动品牌经销企业,该公司在多个省市的部分城市销售及经销Nike和Adidas产品,并拥有600家自营门店。
事实上,并购Big Step是百丽扩大国内市场渠道思路的延续。据了解,2011年11月,百丽国际曾以11亿元收购了华南地区最大的运动品牌代理企业深圳领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从而大幅提升了百丽在体育用品分销行业的地位和竞争力。百丽预估,此次收购Big Step之后,Big Step的终端门店每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0亿元。
进军中低端女鞋市场
百丽在稳固中高端女鞋市场的同时,还将触角伸向中低端女鞋市场。据了解,百丽于2月底推出了旗下首个中低端“15MINS”,主攻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内地工薪族。百丽管理层日前更透露,将在今年开设100家中低端女鞋店铺,这意味着百丽终于放下身段,进军中低端女鞋市场。
达芙妮
2011年品牌重塑初见成效 直营店扩张提速
年报显示,达芙妮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推行品牌重塑计划,包括更换品牌标志、采用全新的店铺设计。年报称,重塑计划“致使店铺人流及销售额均有所提升”。
此外,加大直营店的扩张速度,减缓加盟店增长的速度。数据显示,目前达芙妮集团核心品牌达芙妮和鞋柜共拥有4547家直营店,较上年同期的3918间增加629家,增幅达到16.05%;而加盟店方面,达芙妮核心品牌共拥有1055家,较上年同期的984家新增71家,增幅仅为7.21%。
由于达芙妮及鞋柜品牌在2011年的销售业绩表现良好,这两个品牌将继续成为公司今年重点发展和关注的业务。达芙妮预计今年将新增达芙妮及鞋柜品牌零售店700家,且新增的零售店全部为直营店。
2012年大力拓展中高端市场
达芙妮集团表示,2012年将在巩固目前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寻求“多元化”发展,大力拓展旗下中高端品牌业务。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达芙妮及鞋柜产品平均售价在300元以内,属于中低端品牌。达芙妮希望通过拓展旗下中高端品牌业务,迎合更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伴随着百丽进军中低端市场,两大巨头之间的全面交锋正式打响。
星期六
2011年业绩低于预期
星期六年报显示,2011年营收、毛利、净利润同比增长17.9%、3.2%、-0.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3.76%,存货净额增长39.43%到7.99亿元,其中一年期以内占比42.51%、一至两年期占比27.45%。基本每股收益0.27元,低于预期。
年报分析称,为保证毛利率水平,2011年度进行成本转嫁,上调产品售价。受提价以及2011年Q4极端天气的影响,外加新拓展渠道主要位于三四线城市,新开店铺销售业绩不达预期。
2012年外延拓展放缓,回归店铺调整、单店业绩提升
2012年星期六将进一步加大渠道调整力度,提升单店效益,预计开店速度将有所放缓,并更多地加强网销和分销店的拓展力度以控制销售费用,期待店效提升带动公司的业绩增长。西南证券预计星期六2012-2013年EPS为0.32和0.38,给予“增持”的投资评级。
五大运动品牌净利齐下跌,体育用品业进入调整期
李宁2011年营收、毛利、净利分别下降5.8%、8.2%、65.2%。安踏、361°、特步、匹克年报也显示,在净利润增速方面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相关分析认为,近几年国内体育用品的市场规模已经从年增长20%下降到2011年的13%左右,估计2012年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到5%—8%左右。
运动品牌渠道扩张步伐放缓
2011年门店扩张明显放缓,除361度外,李宁、安踏、特步、匹克都大幅度降低新增门店数量。安踏虽然曾高调宣布自己将进入“万店时代”,但其实早在去年10月份就将原定的8200家的目标调低为7800至8000家。
以本土品牌的市场格局来看,多分布在二三线市场,但由于国际品牌的挤压,二三线市场其实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未来渠道扩张的重点在于包括一些县城在内的四线市场,但整个市场的门店盈利能力目前还是未知数,有待市场考验,体育产业独立评论人马岗表示。
去库存成年度主题
2011年以来,在国内体育运动品行业增速放缓的同时,库存过剩等问题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李宁年报显示,2011年存货11.33亿元,同比增长40.64%。其他运动品牌2011年的存货额也大幅度上升。
匹克年报显示,匹克2011年从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由2010年的11.66亿元骤降至约3.1亿元,主要由于公司库存增加及应收账款增加所致。匹克CEO许志华表示,现时零售终端库存约1个月,分销商库存为5个月至6个月,整体约达6个月,并称:“2012年主要是消化库存的一年,集团今年会致力消化库存,料可于年内解决库存问题。”
特步总裁丁水波也表示,库存增加是行业去年以来的一个普遍问题,而对于特步来讲,“只需一年时间,我们就可以完成库存的全面整顿与清理,回到正常轨道”。
伦敦奥运会或成转型契机
2012年是四年一度的奥运年,本土运动品牌自然难以再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盛况,但对于深受高库存、资金周转难问题的本土运动品牌来说,奥运会的来临,运动热潮的回归,或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大好契机。
备战伦敦奥运,已是目前各大运动品牌企业眼前最重要的工作。李宁公司高层表示,2012年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李宁的奥运战略。据悉,李宁已经顺利抢下奥运代表团中体操、跳水、乒乓球、射击、羽毛球等五支梦幻之队的赞助权。安踏砸下4年6亿元的天价赞助,作为奥委会2009—2012年的战略合作伙伴。361°则联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围绕2012年伦敦奥运会特别打造361°《伦敦行动》系列推广节目……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表示,受益于伦敦奥运的推动因素影响,2012年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销售或将出现上涨趋势,而不少体育品牌或借助这一利好因素,积极完成转型过程。(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欧美股市反弹 消息面相对平静
- 下一篇:利空缠身股价暴涨 贵人鸟警示三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