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领头羊足迹跨欧亚
富起来的故事
1994年,吴广云毅然决定辞职“下海”,把东拼西凑的2万元投资皮鞋生产,一年下来,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却是5000元亏损。于是,他开始向工人求教,开始购买皮鞋工艺的书籍,跑沿海搜集新款式。他请人专门设计了鞋子的包装盒、手提袋。
1997年,吴广云发财了,他的“冠中”作坊,一天可以生产500双皮鞋,一年至少可以赚几十万元。当时,当地作坊无数,却没有一位专业设计师。他当机立断,从沿海地区高薪聘回一名设计师,“冠中”的新产品火爆一时。但让他大为光火的是,他的产品被别人毫不客气地克隆了。“产品即人品,我要创建自己的品牌!”随后,毅然用2万元购买了“猎步”商标。
2002年,首届“西部鞋博会”在璧山举行。几年下来,他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每届鞋博会。“鞋博会让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提高了‘冠中’知名度,及时了解到政策和市场信息,这个钱花得值!”很快,“猎步”获得“真皮标志产品”称号,连续三年均在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公司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在新疆边贸市场,他与吉尔吉斯斯坦客户建立了联系,“猎步”跨出了国门,随后几十家璧山鞋业也跟着他的脚步来了。现在“冠中”的外单越来越大,产品远销中亚五国和欧洲地区。